從汽車到電腦,從咖啡機到兒童玩具,我們日常使用的幾乎所有東西都是由制造企業生產的,制造業也是社會的關鍵組成部分。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制造方式從以人為中心,到依靠機器流水線,再到今天我們看到的百花齊放的自動化工廠。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步伐從未停止。
《福布斯》網站近日報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對制造業的改變和塑造與日俱增,未來制造業向自動化轉型呈現以下十大發展趨勢。
工業物聯網
物聯網(IIoT)是指在制造和工業環境中使用連接的設備來收集數據,然后使用這些數據來改進制造過程。
傳感器是這些互聯IIoT設備的主要組件。從工廠機器上的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可以幫助制造商了解機器性能,優化維護流程,減少機器停機時間,甚至預測何時會出現問題。
5G以及邊緣計算
第五代移動數據網絡技術(5G)將使制造商能夠輕松連接他們的IIoT技術,并通過使用智能機器和傳感器(邊緣計算)及其他設備來收集和處理數據。制造商可以在生產現場創建專用的5G網絡,以提供超快速的數據傳輸。
預測性維護
在制造業中,預測性維護是指使用傳感器數據和人工智能來檢測機械和部件中的故障。這個想法是,通過了解機器或部件可能發生故障的時間,制造商可以采取預防措施來更有效地維護設備。
通過分析傳感器提供的數據,可以了解機器狀況,檢測異常情況,并在機器出現故障之前進行維修。
數字孿生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ning)是指將一個實物數字化復制,模擬該實物在真實環境中的行為,對設計、制造過程乃至整個工廠進行虛擬仿真,以提高制造企業產品R&D和制造的生產效率。
在制造工廠中,人們可以使用數字孿生模型來模擬新產品的尺寸,或者創建設備的數字副本來檢查其在特定條件下的運行。數字技術甚至可以用來可視化和模擬整個供應鏈。預測到2022年底,將會有多達70%的制造商使用數字雙胞胎進行模擬和評估。
時任波音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丹尼斯·穆倫·伯格就曾表示過,數字孿生將是未來十年提高生產效率的**驅動力。
擴展現實和元宇宙
增強現實技術,是擴展現實和虛擬現實的重要技術,將在制造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包括升級產品設計方案,制定更好的生產計劃,增強裝配線上工人的能力,以及更多的沉浸式培訓。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元宇宙,制造商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自動化工廠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機器現在可以執行越來越多以前由人類完成的任務。因此,機器也可以承擔越來越多的制造任務。
自動化可以給制造商帶來很多好處,包括更高的生產率(機器不會累),更高的精度和更低的成本。在未來,我們有望看到更多全自動化的工廠,人類無需前往現場進行生產。
機器人與人類的合作
自動化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機器人的使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機器人都是為了取代工人而設計的,但是很多機器人可以成為人類的幫手,提高人類的工作效率。
3D打印
隨著3D打印技術變得更具成本效益、可擴展性和效率,制造商將越來越多地使用3D打印來制造產品。與傳統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使用的材料更少,浪費更少。此外,3D打印還將推動個性化產品新時代的到來,因為生產個性化產品無需擔心規模經濟。
Web3.0和分布式計算技術
隨著下一代互聯網Web 3.0(互聯網范式從Web 1.0到Web 2.0持續迭代升級的下一階段)和分布式計算技術(如區塊鏈和異構令牌(NFT))的出現,制造商將有機會更好地監控其供應鏈,甚至自動化供應鏈中的許多交易。
更智能且更可持續
智能物聯網設備的出現,不僅改變了產品生產的模式,也改變了產品生產的類型。如今,從吸塵器到馬桶,一切似乎都有了智能化的版本,產品智能化的趨勢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因此,制造商將越來越多地探索如何為客戶提供他們期望的智能產品。
此外,消費者將越來越青睞可持續、可重復使用和可回收的產品。過去盛行的一次性文化有望終結,久巨自動化專門為制造商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的設計與組裝。